物聯網、云計算使智慧城市管理更加透明 智慧城市就是運用先進的信息感知、通信、網絡、數據處理等技術手段將城市生態系統中的基礎設施、資源環境、市政管理、經濟產業和社會民生等5大系統的核心信息進行感知、傳輸、處理、分析和共享,最終實現反饋控制。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5大運營系統的資源整合。過去,由于科技技術的不足,城市的發展是按照5個系統獨立運營的方式進行的,系統與系統之間的信息交互與共享較少,監管相對滯后,容易出現一些的問題,比如環境污染、城市基礎實施不完善,政府服務效率低、產業布局不合理等。智慧城市就是把城市本身看成一個生態系統,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業、通信、水資源構成了一個個的子系統。這些子系統形成一個普遍聯系、相互促進、彼此影響的整體,利用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數據挖掘分析等技術手段將城市各個子系統的數據進行感知、傳輸、智能處理和共享,形成統一的數據中心。有了這個數據中心,城市運營中的5大系統數據實時共享,形成透明。這樣城市建設規劃部門、實施部門、監管部門可以快速協調資源、做出適應城市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管理決策,及時應對突發事件和災害。 智慧化是繼工業化、電氣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術,建設智慧城市,是當今世界城市發展的趨勢和特征。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一些發達國家相繼啟動和開展了智慧城市相關建設行動,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認為應該“感知化”、“互聯化”和“智能化”地運用先進的通信和信息技術,將人、商業、運輸、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運行中的各個核心系統整合起來,從而使整個城市成為一個以一種更智慧方式運行的宏大“系統的系統”。智慧城市建設產業鏈覆蓋政府、電信運營商、設備軟件商、方案集成商和業務運營商。最終表現形式是業務運營商通過智慧城市網絡向用戶提供服務,服務過程中接受監管。定制化服務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最終價值體現。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醫療、電子政務、智慧農業、智慧工業、公共安全等都是智慧城市典型的應用服務。方正國際軟件有限公司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立足于做“智慧城市的實踐者”,提供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金融、公共安全、地理信息、智慧政務等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和IT服務。 在長期的智慧城市實踐中,智慧城市是非常復雜的巨系統,規劃、設計、實施都和以前單個部門的業務系統建設有很大的差別,一定要從戰略高度考慮建設智慧城市目標。在總體建設思想原則的指導下梳理城市應用需求,制定科學的規劃方案和標準規范,做好頂層設計和基礎架構設計。同時智慧城市建設是城市信息化持續發展的過程,必須遵循國家信息化整體發展戰略,保持與國家相關宏觀政策相一致。尤其要注重與國家“兩化融合”發展戰略相結合,與“三網融合”、物聯網、3G通信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結合起來,與發展低碳經濟相結合。從而,從全局上把握好智慧城市發展的方向和重點,科學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智慧城市建設不可千篇一律,每一個智慧城市都應具有自己的獨特個性。智慧城市建設一定要能夠支持該城市發展目標和成為更好發揮城市特色的承載體。建設智慧城市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所需要時間對有的城市來說可能需要兩三年,而有的城市則需要10年甚至更久。建設過程既可以全面推進,也可以重點突破。北京提出了在城市應急管理、社會安全、市政市容、環境監測、水資源、安全生產、節能減排、農產品等十個重點領域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上海提出基于云計算解決方案來支持智慧城市建設。寧波智慧城市建設重點構建十大智慧應用體系:智慧物流體系、智慧制造體系、智慧貿易體系、智慧能源應用體系、智慧公共服務體系、智慧社會管理體系、智慧交通體系、智慧健康保障體系、智慧安居服務體系和智慧文化服務體系。杭州智慧城市建設著力發展信息、環保和新材料等,加強城市環境保護,實現“天堂硅谷”和“生活品質”的城市發展戰略目標。南昌提出“數字南昌”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突破重點,通過實施綜合指揮調度平臺、智能交通系統、市政府應急系統、數字城運、數字城管等重大工程,提升城市運行監測和城市公共信息服務水平。 “智慧城市”實現的關鍵是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城市,把以往那些只是被分別考慮、分別建設的領域,如人、交通、能源、商業、通信、水等,綜合起來考慮,并發現這些領域之間的關系。借助新一代的云計算、物聯網、決策分析優化等信息技術,通過感知化、互聯化、智能化的方式,將城市中的物理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社會基礎設施和商業基礎設施連接起來,成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礎設施,使城市中各領域、各子系統之間的關系顯化,就好像給城市裝上網絡神經系統,使之成為可以指揮決策、實時反應、協調運作的“系統之系統”?梢娭腔鄢鞘薪ㄔO涉及的技術領域較多,關鍵技術主要包含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智能分析處理技術、高性能計算技術、標準與安全技術、系統工程技術和行業應用技術。方正國際認為物聯網、云計算、數據融合挖掘是智慧城市建設中最核心的技術。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城市各大子系統信息的感知、傳輸、最后匯聚到城市數據中心。如何有效聚集數據,并保證數據的準確及時有效,如何對數據進行挖掘與分析,需要建立數據有效的模型、城市的數據聯網和虛擬城市的數據模型,同時加強數據智能分析和決策。 智慧城市的建設其實是數據服務中心的建設。與以往的數據中心不同,智慧城市的建設不單單強調建設一個數據中心以實現數據在物理層面的集中;而是強調基于云的數據服務框架的建立,將數據按業務屬性進行歸集,形成一套高效、可組合、可管理的數據服務集,對所有的智慧應用和業務部門屏蔽數據在存儲地點、調用方式和組織方式上的不同,真正從數據層面做到可互補、可挖掘。 智慧城市建設的定位不同,重點領域業務應用也存在差異性。方正認為決定智慧應用建設成敗的不是功能模塊的多寡,這些可以在長期的建設中持續完善;而是應用框架是否有足夠的“柔性”和穩定性,能在多輸入、多輸出、大數據量的環境下達到動態平衡。即智慧應用更注重發掘數據背后的業務意義,比如能篩選熱點事務,并將其及時轉給需要的用戶。因此方正國際聯合中國科學院王越院士,成立了“多活性代理復雜信息系統”博士后流動站,將研究成果與BPM智能開發平臺、實時空間可視化管理平臺、海量圖像處理平臺等高度融合在一起,運用科技的手段及統籌的方法讓智慧滲透到建設的每個環節中,為智慧城市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智慧城市系統要做到全面的信息感知和采集,快速的傳輸和處理,高效地共享和互聯互通,通過個性化的全景信息視圖,讓用戶方便的在一個界面中了解他們需要的信息,從而發現隱藏在不同系統中的信息之間的內在聯系和規律性的信息,再通過系統的智能化的業務分析功能,幫助用戶從以前的反應性決策向前瞻性決策的轉變。 目前各個城市在長期的建設過程中已經形成了各自的“城市名片”,而在以往的信息化建設中卻并沒有突出這一點。現在進行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智慧應用需要更多的對城市經濟發展和民生起到促進作用,實現各個城市各有不同、差異化發展,因此需要建立各個城市自身的智慧應用考核指標體系,用指標體系反過來考核每一個智慧應用是否合理、合適,從而保證智慧城市的建設有序展開。指標體系的建設要點有三:一是要有重點,宏觀指標和重點指標要能直接反應城市發展的思路;二是可量化,建多少熱點、有多少功能全部列明白、寫清楚,讓城市管理者和使用者都能明確的展望建設成效,從而做出判斷;三是成體系,對于原始指標,可以從應用類型、應用領域等多個角度進行層層分解,形成一個指標樹,使得指標能夠評價每一個具體的業務和功能,真正做到智慧建設有標準、有目標,而不是流于形式。 智慧城市建設涉及領域眾多,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政府指導思想下,廣泛合作、強強聯合。建設單位應本著開放、合作的態度,將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強,通過產業聯盟等形式,共同推進智慧城市的建設。我們驚喜的看到城市管理者、規劃師、各類企事業單位、百姓大眾都在積極的參與到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智慧的城市讓生活更加美好,智慧城市的夢想正在照進現實。
|